中石化、中石油、中海油长期供应商

首页行业资讯 关于化工安全问题,青岛罗德分享德国企业是如何做的?

关于化工安全问题,青岛罗德分享德国企业是如何做的?

快盈welcome2015年10月22日09:07 

化工事故屡有发生,任何一家工厂企业简历完善的机制体系防范企业生产安全。

作为世界老牌重工业强国,德国企业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呢?青岛罗德为您简单讲解。

1从经验到制度

当越来越多的蒸汽机投入使用,锅炉爆炸也成了所有工业企业家的梦魇。直到1865年的曼海姆啤酒厂爆炸,德国的产业界对安全生产隐患再也无法容忍。

次年,曼海姆的有识之士创立了一个私人公司--技术调查委员会(TUV,Technischer uberwachungs-Verein),对工厂的生产安全进行研究,并不断积累技术经验,从而制定安全生产的标准。

此时,德国的保险业也迅速地认识到,如果它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安全评估,那么就可以让生产的安全风险变得可控,工厂也就可以成为它们稳定的客户群。

受这种自发的、强有力的经济驱动,在过去百余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,产业发展、安全调查以及保险条款,便逐渐构成了工业的生态体系。然而,早年间,这些只是一个行业内部的规约机制,并未上升到国家的法律制度层面。

西德在1974年颁布了《联邦排放控制法案》(Bundes-Immissionsschutzgesetz)等相关法律,并在随后不断修改完善。法案对于可能发生事故、可能造成环境危害以及其他灾难的工业装置,提出建设、质量和运营的监管要求;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工厂,作出了区别化的管理规范。

“这些法案,奠定了德国环境责任制度。” 欧华律师事务所德国合伙人、诉讼和规制部主管吉斯贝尔茨博士(Dr. Ludger Giesberts)对《财经》记者说:“当发生事故后,企业要在法庭上提供证据,证明自己的安全管理制度、员工培训与管理以及操作流程,均符合规范。”

根据德国联邦环保局的解释,该法案最主要的原则在于“与时俱进”,即工厂管理者需要使用先进的安全工程设备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事故预防计划。

与此同步,以1971年“绿色和平”组织的成立为代表,环境公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。由此,产业、立法与公民社会之间,开始形成一个微妙的政治张力,不断推动规范标准的提高。

网友热评